发布时间:2024-03-20
浏览次数:77
一、缩孔
缺陷表现:常发生在铸件肥厚部位或厚薄交接处,表面可能发白,实际上是缩松现象。
产生原因:
铸件补缩不足。
合金液引入位置不当。
金属型温度分布不合理。
涂料使用不当或脱落。
浇注温度或速度过高。
铸件冷却过慢或毛边过大。
预防措施:
在厚大部位设置适宜的冒口,确保最后凝固,提高补缩效果。
合理分布内浇道,或从冒口根部补充浇注。
调整金属型温度,实现顺序凝固。
根据不同部位选择涂料成分和厚度,确保均匀。
降低浇注温度和速度。
在易产生缩松部位嵌入冷铁或通气塞,加速冷却。
二、冷隔
缺陷表现:多出现在大型水平表面的薄壁铸件和合金最后汇流处。
产生原因:
模具温度过低。
铝液温度过低。
模具排气不良。
浇注系统设计不合理。
浇注速度过慢或中断。
铸件设计壁厚过薄或缺少圆角。
预防措施:
提高模具温度。
提高铝液浇注温度。
设置通气槽或排气塞,确保排气顺畅。
优化浇注系统设计,增加内浇口数量和截面。
提高浇注速度,避免中断。
设计合理的壁厚和圆角。
三、气孔
缺陷表现:常出现在铸件上部和凸出部分表面。
产生原因:
浇注速度过快。
模具排气不畅。
铝液流动过快。
熔化或浇注温度过高。
合金除气不良。
砂芯干燥不良或发气量大。
预防措施:
控制浇注速度,避免过快。
在模具上设置排气槽或排气塞,保持排气通畅。
控制铝液流动速度。
严格控制熔化和浇注温度。
合金液进行充分除气。
砂芯应干燥彻底,确保排气孔畅通。
四、裂纹
缺陷表现:多出现在铸件内夹角、厚薄过渡处和应力集中部位。
产生原因:
铸件设计不合理,存在尖角或厚薄悬殊。
模具局部过热或浇注温度过高。
冷铁放置不当。
铸件补缩不良。
预防措施:
优化铸件设计,消除尖角,使壁厚均匀过渡并倒圆角。
选择合适的浇口和浇道位置,控制浇注温度和涂料厚度。
正确放置冷铁,增强冒口补缩能力。
在模具冒口部位涂石棉保温涂料。
五、偏析
缺陷表现:主要分布在铸件厚大部分的中心和上部。
产生原因:
铝液成分搅拌不均匀。
浇注温度过高。
金属型温度过高或涂料使用不当。
预防措施:
浇注前确保合金液充分搅拌均匀。
降低浇注温度和金属型预热温度。
在冷却慢的部位设置冷铁、通气塞或采用气冷、水冷。
添加抑制偏析的元素。
适当减薄铸件壁厚,加快凝固速度。
通过上述预防措施,可以有效降低铝合金重力铸造过程中的缺陷发生率,提高铸件质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