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1-08
浏览次数:36
铝铸造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金属成型工艺,以其独特优势在众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。然而,要确保铝铸件的质量与性能,需在整个流程中严格把控诸多注意事项。
一、原材料把控
铝锭选择:务必选用高纯度铝锭,杂质含量应严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。杂质过多会明显影响铝铸件的力学性能,如降低强度与韧性,导致铸件在使用中易出现断裂。例如,铁杂质含量过高,会生成硬脆的金属间化合物,降低铸件的塑性。
回炉料管理:合理使用回炉料可降低成本,但回用比例需准确控制。过多回炉料会使铝液中气体与夹杂物增多,影响铸件质量。每次回炉使用前,必须对回炉料进行严格清理与检验,去除表面油污、氧化物等杂质。
二、熔炼过程监控
温度控制:精确控制熔炼温度至关重要。温度过低,铝液流动性差,易产生浇不足、冷隔等缺陷;温度过高,不仅增加能耗,还会使铝液吸气量增大,导致铸件出现气孔。不同铝合 号,其熔炼温度范围有严格要求,如 6061 铝合金,熔炼温度一般控制在 720 - 760℃。
精炼除气:熔炼过程中,铝液易吸收氢气等气体,精炼除气是关键环节。常用精炼剂应按规定比例与操作方法加入,精炼时间与搅拌强度也要恰当控制。精炼不足,气体无法有效排出;过度精炼则可能造成铝液二次污染。
扒渣处理:及时、彻底扒除铝液表面浮渣,防止其在浇注时进入型腔,形成夹渣缺陷,影响铸件性能与外观。扒渣工具要清洁,避免引入新杂质。
三、模具设计与维护
合理设计:模具设计要充分考虑铝液充型流动特性、铸件凝固顺序及脱模方式。浇道与冒口设置需保证铝液平稳充型,避免紊流导致卷气与夹渣。同时,合理的冷却系统设计有助于实现顺序凝固,减少缩孔、缩松等缺陷。
定期维护:模具使用前后要进行整体检查与维护。定期清理模具表面粘附的铝屑、氧化物等,防止其影响铸件表面质量。检查模具关键部位尺寸精度,磨损超标的部件及时修复或更换,确保铸件尺寸精度稳定。
四、浇注操作要点
浇注温度:浇注温度需在合适范围,略高于合金液相线温度。温度过高或过低,都会引发一系列质量问题。浇注前要对铝液温度进行精确测量,确保符合工艺要求。
浇注速度:根据铸件结构与模具特点,控制合适浇注速度。薄壁复杂铸件,需较快浇注速度,保证铝液迅速充满型腔;厚壁简单铸件,浇注速度可适当降低,防止铝液冲刷型腔造成砂眼等缺陷。
五、铸件后续处理
热处理:许多铝铸件需进行热处理,以改善力学性能。不同铝合金与铸件用途,热处理工艺有差异。如 T6 热处理,包括固溶处理与人工时效,操作时加热速度、保温时间、冷却方式等参数要严格控制,否则无法达到预期性能提升效果。
表面处理:为提高铝铸件耐腐蚀性与装饰性,常需进行表面处理,如阳极氧化、电泳涂装等。处理前,铸件表面必须彻底清洁,去除油污、氧化皮等杂质,确保处理效果均匀、牢固。